《有駕智選車》主要聚焦新能源時代下,汽車智能化基礎能力比拼,包括智駕、智艙、補能體系等。欄目創(chuàng)新性的結合百度獨家資源,通過百度指數(shù)的大數(shù)據(jù)行為,找到用戶搜索相關性最高的類比產(chǎn)品,解決潛在消費者最關心的車型選擇問題。
凱美瑞自1982年誕生以來,全球銷量已經(jīng)突破了2500萬輛。在中國市場,2023年凱美瑞的銷量依舊堅挺,超過了22萬輛,穩(wěn)坐中型轎車榜首的位置,這也是凱美瑞在國內市場連續(xù)三年突破20萬輛。
但面對國內新能源的浪潮,廣汽豐田也坐不住了,在今年的3月6日,終于迎來了第九代凱美瑞的上市。新車在設計方面進行了大膽革新,在車機系統(tǒng)上換裝了8155芯片,算是跟上了主流水準,新增的2.0L混動系統(tǒng)在燃油經(jīng)濟性方面也得到了改善。
首先來了解一下這代凱美瑞的基本信息,尺寸上,新車根據(jù)造型版本不同略有差異,其中尺寸最大的車型長寬高4950/1850/1450mm,軸距為2825mm,定位中型車,官方指導價17.18-20.68萬元。
第九代凱美瑞取消了2.5L純燃油版,只提供2.0L+CVT和第五代THS混動系統(tǒng)的2.0HEV版本,后者是首次出現(xiàn)在凱美瑞上,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112kW,峰值扭矩188N·m,電機最大功率83kW,峰值扭矩206N·m。2.0L燃油版車型最大功率127kW,峰值扭矩206N·m。
預算20多萬,想要購買一臺中型轎車選擇確實不少,但用戶最關心的競品是什么呢?
以百度海量網(wǎng)民行為數(shù)據(jù)為基礎,百度指數(shù)顯示用戶在搜索凱美瑞的前后行為中,經(jīng)常把雅閣和凱美瑞聯(lián)系起來,顯示出較強的相關性和搜索頻次,形成消費意愿的表達,所以用戶關心的競品就是雅閣,由此我們對二者進行分析。
百度指數(shù)競品:經(jīng)典老對手
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,當用戶在搜索凱美瑞時,雅閣和凱美瑞的相關度更高,整體搜索需求量更強,用戶之所以習慣把這兩臺車當成競爭對手,主要有兩方面原因。
其一,兩臺車所屬級別相同,都是定位中型車,價格又有一部分重疊。凱美瑞一共有三套設計,所以尺寸有所不同,其中尺寸最大的車型長寬高分別是4950/1850/1450mm,軸距為2825mm;雅閣的長寬高分別為4980/1862/1449mm,軸距2830mm。價格上,凱美瑞官方指導價17.18-20.68萬元,雅閣17.98-25.88萬元。
其二,凱美瑞和雅閣的動力形式又很像,二者都提供了純燃油版以及混動版本,不過凱美瑞是油電混合動力,雅閣是插電式混合動力。其中凱美瑞的純燃油版采用的是2.0L自然吸氣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27kW,峰值扭矩206N·m,油電混合動力版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112kW,電動機最大功率83kW;雅閣的純燃油版采用的是1.5L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41kW,峰值扭矩260N·m,插電式混動版本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109kW,電動機最大功率135kW。
隨著第九代凱美瑞的上市,除了雅閣之外,亞洲龍的搜索相關性也大幅提升,首先兩臺車的定位相同,均屬于中型車。其次,二者都屬于豐田旗下,又都是TNGA架構下的車型,可以當作姊妹車。不過價格上存在一定差距,亞洲龍官方指導價19.98-27.98萬元,凱美瑞的頂配和亞洲龍的入門版車型差不多。所以在車型級別、品牌、架構都相同的情況下,用戶會因為價格在這兩臺車之間糾結。
在上圖,我們還能發(fā)現(xiàn)邁騰這臺車,不過相關性并不強。首先兩臺車的定位和價格差不太多,而且都是合資老牌車企,用戶口碑也都不差,所以以價格為基礎的用戶會拿不準主意。之所以相關性不強,筆者認為現(xiàn)在凱美瑞走運動化路線,和當前邁騰穩(wěn)重、商務的屬性存在一定差別。
凱美瑞用“8155”芯片甩開雅閣
走進車內,兩臺車都有很大改進,凱美瑞采用了全新的造型設計,摒棄了傳統(tǒng)的“Y”字形布局,而雅閣也是目前最新的家族式風格,貫穿式的出風口配合蜂窩狀的金屬飾條,風格更趨于年輕化。
具體來看,凱美瑞配備了12.3英寸的中控屏,搭載Toyota Space智能座艙,內置了高通驍龍的8155芯片,擁有12GB運行內存,算力提升了4倍,響應速度提升8倍,為后續(xù)OTA升級留出了40%的算力冗余。
在功能上支持AI語音識別,一次喚醒之后能連續(xù)對話,還可以識別普通話和方言的混搭語音。此外,還導入了豐田首個自營應用商店,豐富了車機內的應用程序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套車機系統(tǒng)支持CarPlay、CarLife以及HiCar三大智能手機互聯(lián),也就是說不管是蘋果、安卓還是華為用戶,手機互聯(lián)在這一代凱美瑞上都不成問題。
再來看看雅閣,全系標配12.3英寸觸控液晶屏,這是本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塊屏幕,內置了Honda Connect 4.0車機系統(tǒng),支持CarPlay和CarLife手機互聯(lián)。此外,像4G網(wǎng)絡、OTA升級以及手機APP遠程控制等功能,也都出現(xiàn)在了這臺雅閣身上。
在科技氛圍的營造上,筆者認為兩臺車差距不大,都是液晶儀表+大尺寸多媒體屏幕的組合方式,并且全都配備了HUD抬頭顯示,不過凱美瑞的車機芯片采用了高通驍龍的8155,算是追上了目前主流的水準,所以在功能豐富度以及能力層面要勝過雅閣。
兩臺車都為中型轎車,所以在乘坐空間方面都不會太差。針對舒適性,凱美瑞主/副駕駛座椅均支持電動調節(jié),前排座椅通風和加熱功能也都有所配備,并且?guī)в?個揚聲器和64色氛圍燈;反觀雅閣,也是主/副駕座椅都具備電動調節(jié),前排的通風和加熱功能也沒缺席,此外,雅閣第二排座椅也具備加熱,并且還帶有12個揚聲器的BOSE音響。所以針對舒適性配置,雅閣會領先一步。
智駕幾乎打成平手
智能駕駛方面,凱美瑞搭載了T-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(tǒng),擁有1顆單目前方感知攝像頭、5顆攝像頭、8個超聲波雷達以及5個毫米波雷達,支持L2級的輔助駕駛能力。具備并線輔助、車道保持輔助、車道居中保持、道路交通標識識別以及自動變道輔助等功能。此外,泊車輔助制動功能也出現(xiàn)在了這代凱美瑞上,搭配上透明底盤,遇到狹窄道路或者路況不好的情況,停車更安全。
反觀雅閣,搭載了Honda SENSING輔助駕駛系統(tǒng),擁有1顆單目前方感知攝像頭、5顆攝像頭、8個超聲波雷達以及5個毫米波雷達,支持L2級別輔助駕駛能力。功能上具備并線輔助、車道保持輔助、車道居中保持、道路交通標識識別以及自動變道輔助等功能。雅閣雖然沒有透明底盤,但好在配備了360度全景影像,能起到輔助的作用。
關于兩臺車的智駕能力,可以說打成了平手,雖然相比目前新勢力品牌來說,兩臺老牌合資車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不過出于系統(tǒng)的安全以及穩(wěn)定性所考慮,在真正實現(xiàn)安全落地之前,保守一些總歸是好事,總比為了追求進度,冒進地把測試版直接下放給用戶來使用要踏實。
動力部分,凱美瑞的純燃油版采用的是2.0L自然吸氣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27kW,峰值扭矩206N·m,油電混合動力版采用的是2.0L發(fā)動機+電機組成的油電混合系統(tǒng),其中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112kW,電動機最大功率83kW。
雅閣的純燃油版采用的是1.5L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41kW,峰值扭矩260N·m,插電式混動版本采用了2.0L發(fā)動機+電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(tǒng),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109kW,電動機最大功率135kW。
雖然兩臺車都布局了燃油與新能源車型,但光從動力數(shù)據(jù)上來看,雅閣顯然要領先凱美瑞。不過凱美瑞的2.0L混動頂配也才20.68萬元,而雅閣沒有油混,只有插電式混動系統(tǒng),所以價格可能會稍微高一些,2.0L e:PHEV頂配車型賣到了25.88萬,比凱美瑞貴了接近5萬元。
凱美瑞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+后雙叉臂式獨立懸掛的組合方式,雅閣則使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+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的組合。相比之下,雙叉臂懸架的橫向剛度大,抗側傾能力會更好,多連桿懸架在舒適性方面會更有保障,所以凱美瑞更偏向運動,雅閣會偏向舒適取向多一些。
結語:
總體來說,無論是凱美瑞還是雅閣,都有著不錯的綜合產(chǎn)品實力,購買一臺合資B級車,這兩臺車無論選誰,都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不過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第九代凱美瑞在智艙方面有了大幅提升,除了和華為共同開發(fā)語音交互系統(tǒng)之外,還搭載了目前主流的8155芯片,而雅閣還停留在較為基礎的層面。
不過雅閣相比凱美瑞來說,在舒適性方面會更勝一籌,雅閣除了前排座椅具備通風和加熱之外,第二排座椅也支持加熱功能,配合上12個揚聲器的BOSE音響,車內舒適氛圍的營造雅閣確實更強。
關于智駕的能力,兩臺車目前都是L2級,具備的功能相差不大,雖然相比目前新勢力品牌來說,存在一定的差距,但好在功能穩(wěn)定性以及安全性夠高,而且不急于推出beta版就是對用戶安全的最大保障。
從動力數(shù)據(jù)上來看,雅閣更強一些,同時插電式混動系統(tǒng),不僅可油可電更靈活,有些地區(qū)還能享受綠牌政策加持。不過,雅閣2.0L e:PHEV的頂配車型賣到了25.88萬元,相比凱美瑞混動頂配車型貴了將近5萬元。當然,預算二十多萬,凱美瑞和雅閣作為B級車的常青樹,無論買誰都沒錯。
趙焱
任宏斌
有駕報道
聲明:本網(wǎng)轉發(fā)此文章,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,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、消費建議。文章事實如有疑問,請與有關方核實,文章觀點非本網(wǎng)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