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能代表上海的西點是什么?餐飲界公認是蝴蝶酥。
10月31日,“南順杯”2023第七屆上海蝴蝶酥技能大賽在上海舉行。來自上海、浙江、江蘇的16家著名焙烤食品品牌,48名蝴蝶酥制作高手一較高下。
蝴蝶酥
蝴蝶酥的技術含量很高,要經(jīng)過打面、分面、開面、壓條、切條、烘烤等六大工序。做蝴蝶酥,酥皮很重要。為了做出層層酥皮,需要將裹住黃油的面皮搟開、折疊,再搟開、再折疊,期間還要不停撒糖,一遍又一遍。這是件極講究功夫的活兒,面皮不能破,黃油不能漏,每一層都要平滑均勻,如此往復8次之后,整個面團就有了256層。然后,把制作完的面團切片,放入烤箱,烤上25分鐘,原本緊實的酥皮會自然地展開,形成凹凸立體的“翅膀”。制成一個蝴蝶酥,大概需要兩個多小時。
蝴蝶酥
蝴蝶酥起源于歐洲,早期糖多,而且硬。引入上海后,隨著受眾口味的影響,漸漸向松軟香脆改良,造型上也越來越講究。現(xiàn)在,蝴蝶酥是最能代表上海海派文化特點的點心之一,從繁華的南京路、淮海路到郊區(qū)的高橋、吳淞等區(qū)域,都能買到各種包裝和口味的蝴蝶酥。
第七屆蝴蝶酥大賽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,設置規(guī)定項目和自選項目兩種比賽形式。規(guī)定項目要求選手在50克重量的標準內(nèi),帶好預制面團,現(xiàn)場烘制50克一只的蝴蝶酥,共12只一組。
蝴蝶酥
盡管都是50克一只的蝴蝶酥,但是參賽選手制作出來的成品大有不同。評審團“克克計較”。上海市食品協(xié)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表示,如今,蝴蝶酥已從單一口味變成了系列口味,有原味、抹茶、蔥香、芝士、松仁等多種口味;形狀也從固定模式變成了迷你型和超大臉盤型,以及雙拼色等。
高克敏介紹,現(xiàn)在,蝴蝶酥的制作花樣迭出。不過,受制作工藝影響,現(xiàn)在的蝴蝶酥依然只能依靠手工制作。為此,烹飪師的制作技藝及經(jīng)驗尤其重要。
聲明:本網(wǎng)轉發(fā)此文章,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,所涉內(nèi)容不構成投資、消費建議。文章事實如有疑問,請與有關方核實,文章觀點非本網(wǎng)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

